孙隆基 | 中国人的“良知系统”——身体化的倾向
如前所述:在中国文化里,是没有“超越界”与西方式的“上帝”这一类符号的,即使是“天”,也是“天地人”这个世界系统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而不是超越于这个世界之上的造物主。我们在上一分节中也曾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性即理”与“心即理”等命题,“性”字从“心”从“生
如前所述:在中国文化里,是没有“超越界”与西方式的“上帝”这一类符号的,即使是“天”,也是“天地人”这个世界系统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而不是超越于这个世界之上的造物主。我们在上一分节中也曾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性即理”与“心即理”等命题,“性”字从“心”从“生
何以致《大有》?《易经》《比卦》、《大有卦》与《孟子》合参
摘 要:血气是先秦儒家气论的重要维度。在儒家看来,血气的状态与人的道德行动与礼乐实践息息相关。孔子以人的一生为尺度,对血气的时间运行规律予以探讨,并提出了“君子有三戒”的驯治血气方法。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血气的时、空运行及把握方法进行思考。他提出的养“
平日里,杨振宁先生的相关文章,读了多篇;我对文理科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有兴趣。关于杨先生对中国古代诗文能够熟识且运用,在叹服之余甚至暗想,这科学知识之外的诗文内容,莫非还是促进其科学成就的因子?前不久购存了他的文集,对他的古典诗文造诣,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虽早
那个瞬间确实像一堵墙,把几十年的学术积累和家庭养成都照了个清清楚楚。简单说,得这个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几代培养、几个选择、无数个好奇心叠加起来的结果。接下来我按时间线把事儿说清楚,细节多一点,别像背公文包似的讲一通就完了。
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些文本,其直接关涉的,既不是由金钱和货买充斥着的不断变化的社交世界,也不是由道学或新儒家充分实现了的儒家伦理思想,而是两股势力的相交地带。在这样一个相交地带中,通过购置与拥有来思考“乐”的冲动将会同时遇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道德评判的声音。这种乐仰
外界的评价与期待常常如潮水般涌来,试图侵蚀我们的精神家园。《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智慧始于了解自己,终于守护自我。
《孟子》有云:"亲亲而仁民",道出由亲及疏的人之常情。然而现实中,亲戚往来最需把握分寸,过于疏远则伤情,过于亲密则生隙。
以下是对《孟子》中150句经典名言的逐条释义与处世智慧解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亚圣”的思想宝库,汲取历经岁月洗礼的人生哲理。
这很容易引起为人父母者共鸣的调侃,却道出了现代亲子教育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无法避免教育过程中因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而产生的亲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刘瑾辉等学者给予较高学术评价。南京大学曹虹教授为该书赋诗曰:“狂胪文献到海东,生色睟然如面中。肯著方塘亲鉴力,同天风月道缘丰。”意谓该书
“欲”是讨论孟子哲学中行动动力问题不容忽视的一个核心观念,孟子对道德行动之本质以及修身问题的思考,均以之为概念基础。孟子论“欲”,涉及自然之欲与道德之欲、原初之欲与理性之欲,以及目的性的理性之欲与工具性的理性之欲等诸多重要区分;同时,更涉及决定整体人生方向且具